【导语】比亚迪与宁德时代,中国电动汽车领域的两大巨头,正通过激烈的企业竞争推动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至新高度,引领全球潮流。比亚迪发布超级电动平台,宁德时代推出第二代神行电池,两者均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充电技术。这些技术革新不仅大幅缩短了充电时间,还引发了对未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深思。德国《车评》2025年4月28日编译报道,刘晓毅博士解读了这一技术革命及其深远影响。

比亚迪 汉 轿车 (电动汽车 中国:源自《车评》)
两家中国电动汽车电池巨头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展示了企业竞争如何推动技术发展达到新的高度,以及中国如何领先世界其他国家。
比亚迪采用新平(píng)台(tái),宁(níng)德(dé)时(shí)代(dài)采用(yòng)新(xīn)电(diàn)池(chí)。2025 年(nián) 3 月(yuè),比(bǐ)亚(yà)迪(dí)发(fā)布(bù)了(le)其(qí)超(chāo)级(jí)电(diàn)动(dòng)平(píng)台(tái)。这(zhè)种(zhǒng)全新(xīn)的(de)电(diàn)动(dòng)汽(qì)车(chē)架(jià)构(gòu)的(de)充(chōng)电(diàn)速(sù)度(dù)几(jǐ)乎(hu)是(shì)目(mù)前(qián)市(shì)场上所有汽车的两倍。由于其峰值充电能力高达 1,000 千瓦(1兆瓦),续航 400 公里所需的能量只需 5 分钟即可注入电池。即使考虑到中国的 CLTC 测量周期,并因此扣除 20%,5 分钟内也能充电 320 公里,与梅赛德斯为 CLA(根据 WLTP)规定的 10 分钟充电时间完全相同。比亚迪已经推出了首批两款车型(汉 L 和唐 L)。5 米长的汉 L 轿车配备 671 马力和 83 千瓦时 LFP 电池,在中国的起步价相当于 2.5 万欧元。大众承诺这将是 ID.2 的起步价,这款车长仅 4 米,将于 2026 年推出。
4 月中旬,在上海车展前夕,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进行了反击。宁德时代在技术日上展示了第二代神行电池。这家中国公司承诺其最大充电能力超过 1300 千瓦 (1.3兆瓦)。这样,充电五分钟即可行驶 520 公里(也是根据 CLTC 循环(中国轻型汽车测试循环))。今年,将有 67 款车型配备新型“神行”电池。
基础设施也无法阻止快速充电, 这些技术是否会使充电基础设施再次成为瓶颈?乍一看是这样。因为 1 兆瓦或更高的峰值充电功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相反,高充电速度来自于 400 千瓦及以上的持续充电能力。
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电动汽车的充电过程并不需要高速度,就像大多数汽车很少需要长距离行驶一样。因此,在高速公路沿线建立足够的快速充电网络至关重要,因为超快速充电可减少空闲和等待时间。
供电?电池缓冲,比亚迪还考虑了合适的充电站和大量电力的供应:这家汽车制造商已经开发了自己的充电站,并希望使用电池为其提供支持。这些充电站只需要 22 千瓦的普通电源连接。这样,例如现场太阳能系统就能持续为充电站的蓄电池(储能系统)提供适量的电网能源。当客户需要快速充电(最高可达 320 千瓦)时,充电站会迅速从现场的蓄电池中获取电能。因此不需要高压供电线路和变压器。该系统与多变的绿色发电系统完美契合。
未来,这一概念甚至可以为家中没有壁挂式充电箱的城市居民提供充电电力:下班途中驶过充电站,根据需要在几分钟内充电数百公里,然后继续回家。就像我们习惯使用内燃机一样。例如,如果超市在其停车场提供这种充电中心,购物时间肯(kěn)定(dìng)会(huì)比充电时间长。电动汽车的优势:与加油不同,充电时无需任何人在场。
结论: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正在大规模生产充电速度与内燃机加油速度相当的电池。归根结底,这比用更大的电池为电动汽车提供更长的续航里程更好,也更便宜,因为客户很少需要这么大容量的电池。从长远来看,这将使家中没有充电设施的驾驶者也能像迄今为止使用内燃机一样使用电动汽车:不用驾车(去加油站)加油,而是驾车(去充电站)充电。
德国《车评》2025 年 4 月 28 日
编译者 刘晓毅博士(观昱机电技术(www.costkey-solutions.com)创始人、CEO),德国戴姆勒集团(奔驰汽车)20多年新生产工艺、整车企划(含新能源汽车)和成本工程;德国物理学家奖获得者;工信部“长风计划”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库专家;长城汽车、海辰储能高层技术管理;中国工信出版集团“国之重器出版工程”重点图书《制造企业的成本工程体系》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企业导师;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客座教授;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中国汽车产业培训基地/高顿财税学院成本工程特聘讲师;驾趣智库《刘晓毅专栏》作者;CostKey是观昱机电技术自主开发的国内首个云端企业级成本工程SaaS软件系统, 获得上海市科委创新基金奖。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