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5年6月27日,阳光明媚的匈牙利科马罗姆市迎来了比亚迪商用车工厂的扩建奠基仪式。此次扩建将新增29,000平方米智能化生产设施,进一步扩大电动客车和卡车的产能,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技术与欧洲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比亚迪深耕欧洲市场二十载,从产品出口到本地化制造,此次扩建不仅是产能的跃升,更是其在绿色经济领域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的生动诠释。

比亚迪匈牙利商用车工厂扩建 书写中欧合作新范式

2025年6月27日,多瑙河畔的匈牙利科马罗姆市阳光明媚,比亚迪商用车工厂扩建奠基仪式隆重举行。随着象征开工的第一铲泥土被扬起,这座将新增 29,000 平方米智能化生产设施的工厂,用来进一步扩大电动客车和卡车的产能,规划年产能超过一千台。此次扩建不仅是产能规模的跃升,更是中国新能源技术与欧洲可持续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里程碑。

二十载深耕 从市场到产业扎根

比亚迪与匈牙利的渊源可追溯至 2005 年,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萌芽阶段,比亚迪便以超前视野进入这片连接中东欧与西欧的枢纽之地。二十年间,从最初的贸易合作到(dào)科(kē)马罗姆大巴和卡车工厂的落成并扩建,比亚迪完成了从 "产品出口" 到 "本地化制造" 的战略转型。如今,科马罗姆工厂已成为欧洲电动商用车领域的标杆,其生产的纯电动大巴凭借稳定的性能、高效的续航能力,赢得了欧洲客户的广泛认可。

据驾趣智库了解,此次扩建的 29,000 平方米厂区(qū),将(jiāng)采用(yòng)全球领先的智能化生产系统。车间内配备 5G 全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从零部件入库到整车下线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虚拟生产场景,可提前模拟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问题,答复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新厂区将 100% 使用可再生能源,屋顶铺设的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 200 万度,配合储能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真正践行 "零碳工厂" 的建设理念。

政企协同 共绘绿色发展蓝图

"比亚迪是一家快速发展的企业,正在加速驶入全球化的 ' 快车道 '。在(zài)欧(ōu)洲(zhōu),众(zhòng)多(duō)国(guó)家(jiā)都(dōu)希(xī)望(wàng)搭(dā)上(shàng)这(zhè)趟(tàng)快(kuài)车(chē),而(ér)匈(xiōng)牙利已率先成功登车。" 匈牙利外交与对外经济部长西雅尔多・彼得在奠基仪式上的发言,道出了中东欧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迫切期待。

近年来,匈牙利政府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核心抓手,通过出台税收减免、研发补贴等一系列政策,吸引全球产业链头部企业落地。比亚迪的扩建项目,正是中匈两国在绿色经济领域深度合作的典范。

据匈牙利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该项目将为当地新增数百个高质量就业岗位,其中包括研发工程师岗位。比亚迪计划与塞格德大学、布达佩斯技术与经济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联合培养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这些岗位不仅带来经济收入,更将为匈牙利培育新能源产业的技术土壤。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在致辞中强调:"此次扩建不仅是产能升级,更是比亚迪以技术创新践行绿色使命的生动诠释。" 她透露,工厂将针对欧洲市场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比如适应北欧严寒气候的电池热管理系统、符合西欧城市风貌的低地板巴士等等。这种 "全球技术 + 本地适配" 的策略,正是比亚迪能够在欧洲市场持续领跑的关键所在。

结语:

深耕欧洲市场十余年来,比亚迪电动大巴已构建起覆盖广泛、运营成熟的市场网络。截至 2025 年 6 月,其产品已服务欧洲 26 国超过 160 座城市,累计运营里程突破5.9亿公里,相当于减少6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比亚迪电动大巴已成为欧洲城市街头常见的城市风景。

当比亚迪工厂在异国他乡竖起第一根钢架,当本土工人在产线上熟练操作设备,当跨国工程师团队攻坚克难默契配合,这一幕幕早已超越了传统 “卖车” 的范畴。比亚迪正在用 “生态共建者” 的姿态,将中国智造的温度和技术深植欧洲,书写着中国品牌扬帆出海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