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工程师研发出小型“神经形态”装置,能模拟人脑检测手部运动、存储记忆及信息处理,无需外接电脑。该创新采用二硫化钼材料,实现低能耗即时视觉处理,有望推动人机交互、自动驾驶及机器人技术发展,并已申请临时专利。

驾趣智库讯 据外媒报道,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RMIT University)的工程师发明了小型“神经形态”装置,可以像人脑一样检测手部运动、存储记忆和处理信息,而无需外部计算机。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发明小型“神经形态”装置 有望用于自动驾驶

(图片来源: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团队负责人Sumeet Walia教授表示,这项创新标志着向实现即时视觉处理迈出了重要一步,将有助于提升人机交互体验,促进自动驾驶汽车、先进机器人技术及其他下一代应用的发展。“神经形态视觉系统设计采用与大脑类似的模拟处理方式。相比当前使用的数字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执行复杂视觉任务所需的能量。”

这项研究成(chéng)果(guǒ)整(zhěng)合神经形态材料和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该装置使用了一种名为二硫化钼(MoS2)的金属化合物。在最新研究中,该团队展示了如何利用这种化合物中的原子级缺陷来捕捉光线并将其处理为电信号,从而实现类似大脑神经元的工作机制。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已为该研究成果申请了临时专利。Walia表示:“这种概念验证装置模仿人眼捕捉光线和大脑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能够立即感知环境变化并形成记忆,而无需使用大量数据和能量。相比之下,当前的数字系统非常耗电,无法跟上数据量和复杂性的增加,这限制了它们做出‘真正’实时决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