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北京,2025年6月12日 —— 随着现代科技与传统工业的深度融合,"智能制造"正引领全球产业革命的新浪潮。中国作为"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重要参与者,正加速推进制造业智能化进程。然而,在流程性制造业中,尤其是钢铁工业,智能化转型面临诸多挑战。近日,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王彬博士出版的《炼钢厂多尺度建模与协同制造》一书,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智能化之路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填补国内研究空白!北科大团队发布炼钢厂智能化专著

北京 2025年6月12日 /汽车产业互联快讯/ -- 当现代科技与传统工业相遇,注定会激起一场产业革命。

在制造技术、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飞速发展之下,以信息物理系统为技术核心的"智能制造"理念应运而生,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叙事的开端。

放眼全球,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英国锚定"工业2050"……发展智能制造早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2015年3月,中国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划",成为全球智能制造版图的重要一子。

从总体来看,产品型制造业的智能化推进较快,作为对比,因变化较多、工艺复杂、设计难度较大等诸多原因,流程性制造业的智能化进程却相对较慢。

钢铁工业便是典型的流程制造业。

钢铁,被誉为工业的"粮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二十年来,中国钢铁产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成就,尤其是"十四五"时期以来,产品品牌化、数字智能化、低碳绿色化的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但与此同时,在保持高质量生产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实现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这于钢铁冶金工作者们而言,不能不说是一项挑战。

北京科技大学刘青教授、王彬博士针对钢铁产业现状,由冶金工业出版社重磅出版了理论专著《炼钢厂多尺度建模与协同制造》,力求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智能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炼钢厂多尺度建模与协同制造》一书


打赏
  • 打赏支付宝扫一扫
  • 打赏微信扫一扫